中华丧葬文化因民族观念、宗教信仰、地理环境的差异,进而孕育了千姿百态、别具一格的特色。中国传统葬礼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黑色为主色调,故亦有白事之称,随死者家属的信仰和经济情况而,整个过程中经常伴有仪式。
一、送终:老人生命垂危之时,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,听取遗言,直到亲人去世,这在习俗中称为“送终”。
送终是一件大事,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,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。在许多地方,人死之后,家人都会烧纸钱,称为“烧倒头纸”,有的地方更明白,叫:“烧落气纸”。
此外,还人鸣放鞭炮,一是表示死者归西,二是向邻居报丧。人死之后,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,未死时,则禁止哭泣。
二、入小殓:为尸体净身整容,穿上寿衣。这个步骤要尽早,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。因为过几个小时,由于肌肉细胞死亡,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,影响穿寿衣。
三、报丧:由家属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、情况和葬礼安排。死老咽气后,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,或登门通报死讯,对远方的亲友,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。
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,戴孝帽,到了别人家,不能进门,有人来迎接时,无 论长幼,都要叩首。
四、奔丧也叫吊唁:亲友携带礼品、礼金、挽联、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。在很多地方至亲亲人会有哭丧的习俗。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,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。
五、停灵:又称停尸,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,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。灵堂可为家中房间、临时搭制的灵棚、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。灵堂内设悼念条幅、死者遗像、供奉死者的食品(供品)、香、蜡烛、纸钱等。
六、。守灵:停灵期间,已在场的亲友,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,接受奔丧者的吊唁。在整个葬礼期间,死者亲近的晚辈还要白天夜晚的给死者点灯俗称七星灯,意为死者在阴间不见亮要给他点灯。
七、入大殓:当着家属的面,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,盖上被子,钉上钉子封棺。
八、出殡: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,杠夫起杠,正式出殡。送葬队伍随行。出殡的顺序一般为:草龙–铭旗–孝灯–吉灯–放生笼–铭旌–香亭–像亭–魂轿–纸桥–乐队–灵柩–遗族–僧道–金童玉女–送葬亲友。
九、下葬仪式有风水师协助。在下葬过程中要先打井(俗称挖坑),风水师会先看好挖坑位置的风水在调整棺材我位置,用罗盘定位好就可以用土掩埋了。下葬过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,土葬,天葬、水葬、悬棺葬、火葬等。
十、烧七:下葬后,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,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。还有类似的叫魂、烧纸钱等活动,称为“做七”。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“断七”,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。
十一、守孝:按儒教的传统,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,期间避免娱乐、饮酒食肉、夫妻同房等。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,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,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。
这就是居丧。居丧之礼节,对于孝子要求更严。在古时候,孝子要居丧三年。
十二、牌位: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。
十三、囿年:就是死者一周年纪念。
十四、三年:就是死者第二个周年。三年后,就可以给故者扫墓了。
十五、扫墓:亲友于清明节及冬至、春节期间修理、打扫墓地。